預計未來10年,中國每年核電建設投資規模將超過700億元,“十二五”規劃中核電地位將得到進一步加強,成為中國能源行業未來10年發展的新亮點。
核電大發展推動了核電產業的迅速發展。核電設備制造經過多年的技術引進,國產化率有了很大提升,核電軟件自主化也已提上日程。但核電安全性、鈾資源緊缺等制約因素不容忽視。預計目前實施的戰略將為中國核電行業帶來跨越式發展。中國應加快制定自己的技術標準,引導和規劃核電產業的宏觀布局。即將迎來發展高峰
2009年開始,受低碳政策帶動,中國核電得到快速發展。核能發電不排放溫室氣體,符合節能減排的要求。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2009年批準的核電裝機容量已接近現有核電總裝機容量,立項核準和建設速度大大超過往年。2009年共核準850萬千瓦核電機組,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廣東臺山等核電站開工建設(截至2009年底,中國大陸核電的總裝機容量為908萬千瓦,共11臺機組)。2009年,中國核電發電量692.6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占全國發電總量的1.9%。目前,中國在建核電機組25臺,占世界在建機組總數的40%,在建規模居世界第一。未來10年,核電建設將為整個核電產業帶來巨大發展空間和投資盛宴。中國正在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7000萬千瓦以上。
2007年國務院《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核電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業內機構預計2020年核電裝機目標還將調整為8600萬千瓦,占總電力供給的5%。若以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7000萬千瓦,每千瓦1.2萬元計算,未來10年,每年核電建設投資規模將超過700億元。核電站建造將為核電設備制造企業帶來商機,建成后運行期需要設備維修以及核燃料生產和后處理企業的服務。
中國核電設備平均自主化率已達50%
核電產業鏈上游為核電原料,中游為核電設備制造企業,下游為核電站。核電設備是核電投資中最主要的環節,占項目總投資的50%~60%左右,包括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和輔助設備三部分。核電設備制造行業壁壘和集中度較高,市場結構呈壟斷競爭。核島設備為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哈動力和一重4家大型國有企業占據。其中,東方電氣和上海電氣共同占據約90%的市場份額。2010年上半年,東方電氣核島設備毛利率達17%,上海電氣達16%。常規島設備為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和哈動力3家壟斷。其中,東方電氣占據約50%的市場份額。輔助設備市場主要為具備較強技術實力的機械制造企業占據。
中國的核電運營處于壟斷控制,核電運營商需要“核電牌照”,即控股核電站的資質。目前,擁有“核電牌照”的僅有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及中國電力投資集團。2002年電力改革中,中電投拿到了核電資質,成為五大電力公司中惟一有資格經營核電的公司。在核電設備制造領域,經過多年的技術引進,國產化率有了很大提升。
中國以招標方式引進國外先進的核電機組,消化吸收,目的在于最終可以實現自主設計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核電項目。2007年7月,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與美國西屋公司簽署AP1000轉讓及核島設備合同。2007年11月,中廣核集團與法國阿海琺公司簽署EPR技術轉讓及相關設備合同。目前,內陸AP1000核電站已完成總體設計工作。目前中國核電設備平均自主化率已達50%,未來有望上升至75%,但重要核級設備的設計制造依然依賴進口。
核電軟件自主化也已提上日程。核電自主化不僅包括使用設計工具自主設計核電廠、自主制造核電裝備等,還包括設計工具的自主化。核電軟件用于核電站的設計、運行和維護,是保障核電站安全運行的命脈。長期以來,中國核電廠設計和運行中使用的幾乎所有核心軟件都從先進核電國家引進,不僅耗費資金,而且受制于他人。為保證在未來10年的核電大發展中擁有更多自主權,中國加快進行自主品牌的核電軟件開發。2010年5月21日,國家核電軟件技術中心在北京成立,致力于解決中國核電產業發展缺乏自主核心軟件的問題。近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與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華北電力大學等簽署共建“核電軟件工作站”協議,計劃用5~8年時間開發中國自主核電軟件系統。
兩大因素制約核電發展
安全性是發展核電的首要考慮因素。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和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為人類帶來巨大災難,警示了核電的潛在危機。核電事故引發的公眾接受問題,已成為世界核電發展的最大障礙。提升安全性成為核電發展的主要趨勢。
中國鈾資源緊缺,成為阻礙核電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預計2020年核電發展為7000萬千瓦以上,但根據中國目前公布的數字,鈾資源只能滿足4000萬千瓦的核電裝機使用。中國鈾資源基本靠從澳大利亞和哈薩克斯坦進口。大量進口會抬高原料鈾的價格,并且供給受到控制。在加強國內鈾資源勘察開發的同時,還要積極與海外鈾資源合作,保證鈾礦供應。
大發展為沿海地區帶來機遇
核電大發展將首先為沿海地區帶來機遇。核電站廠址首選沿海地區,然后逐漸向內陸地區擴展。目前,中國沿海核電廠址可以滿足運行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的裝機。湖北、江西等內陸省市也開展了核電廠址前期工作,《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的核電廠址,也可在內陸省份廠址中選擇。中國核電技術一直采取直排冷卻技術,適合在沿海水量較大的地方發展。近幾年采取的二次循環冷卻塔技術推進核電向內陸發展。
目前實施的戰略有望為中國核電行業帶來跨越式發展。近年來,技術變革、競爭壓力及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重要地位使得各國企業對華技術轉讓步伐加快。中法兩國在航空航天、鐵路、汽車和LNG船等領域都有技術合作。中國的核電機遇吸引跨國巨頭加大在華投資力度,包括全球最大核電公司法國阿海琺公司,以及西門子、施奈德等企業。法國電力能源70%以上來自核能,核能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目前實施的戰略的最佳路徑為:引進技術,聯合設計,中國企業逐步消化吸收,自主完成設計,并能根據本國國情進行創新,趕上并超越世界先進水平。中國高速鐵路機車制造正是以此路徑跨入國際前沿。